如何理解风水概念?

如 何 理 解 风 水 概 念?

许国远  北京杨筠松堪舆文化研究所

我们看被风水界尊称为中华风水鼻祖的郭璞对风水是如何定义的呢?(附图)


“葬者,藏也,乘生气也。”

“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

“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这个概念是到现今为止,最准确、最标准的风水概念。首先,我们了解何谓生气?

何谓“生气”呢?(附图)

晋郭璞《葬书•原著》开章说:“葬者,藏也,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阴阳冲和,五土四备”、“五土四备,二吉也”。

综合上述的内容,我们知道,所谓生气,就是阴阳气(即《周易》学说里的“太极生两仪”的两仪,也即唯物论中说的“对立统一”的双方。《周易》的阴阳学说是《葬书》乘生气的指导纲领,《葬书》乘生气是《周易》阴阳学的具体实践。“乘生气”是世界万物发生发展的永恒定律。由于生气生万物,宇宙空间的星球,也属于万物之一,由此又可理解为地球是太极,宇宙空间也是太极,这样大太极生小太极,周而复始,就构成了整个宇宙世界。因此,《葬书》的理论是符合客观存在的)。各位,说到这里问题就来啦,《周易》就是风水吗?《周易》与风水是一回事吗?好,我们先接着往下看。我们看这张图:它向我们诠释了生气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于地中和地表以及循环往复的过程。地中生气盈溢到一定程度就会外泄,这时在自然界生气就会成为风(风其实就是水平运动的空气)。我们再看云是如何形成的?今天我们地表之上的江、河、湖、海的水平面、植物的表面、土壤里的水分每时每刻都在挥发,然后会变成水汽进入到大气层,在大气层里的水汽这时凝结在一起就形成了云。云在大气层中遇到冷热交织的空气,这时就降而为雨,雨降落到地表,一部分流入到江河湖海,另一部分又渗透到土壤里面。再一次回归到了大自然。紧接着他们又进行同样的循环往复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发现: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运动变化都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是“规律”。我们人有没有规律?生、老、病、死,谁也无法逃脱。季节有没有规律?春、夏、秋、冬,这四季都是定期更替。经济有没有规律?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我们再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居住和工作的这个城市的四周是不是都客观存在着江湖湖海和高山、丘陵、。那这些山峰、山脉其实就是地中生气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于地表之上的表现形态。这时就由我们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气,变成了物质的有形状的形态。

所以说生气就是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于地(球)中的阴阳气,发生世界万物的五土和水(元素和水)(H2O)的混合物。所谓五土,是古人把所有元素,包括没有发现的在内,归纳为金、木、水、火、土五类,即是说:生气是元素和水的混合物。因此,地球世界是生气的世界。

《中国国家地理》(附图)杂志,2007年,7,P139页:按照地质学上的说法,凡是大的地理过度地带,往往都是地气汇聚、动植物基因最容易发生异常变化的地带。这类地方大都是传统意义上的“风水宝地”。

蔚蓝色的地球(附图):郭璞《葬书》原著:“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水,才是最关键。“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 我们蔚蓝色的星球是由71%的水和29%的陆地组成。也就是说,地球表面是由土地和水组成的。所以我们说:“土生气,气生水”即是土和水。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补充的知识点是,“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的水,指的是在大自然环境当中自然形成的江、河、湖、海等水系。绝不是象市面上那些“江湖大师”所说的那样:你在家中或办公室的某个角落放一个鱼缸、一盆水就可以改运啦、发财啦。各位,这是典型的“江湖骗子”而已。是他们抓住大家内心对某件事情极度渴望而又无法达到、实现的情况下而给你编造的一个故事而已。他们完全没有了解郭璞、杨筠松风水术的核心思想。所以说,想把风水这门文化学好我们必须要去读原著。

何谓“风水”呢?(附图)

当代一般社会人士,对风水的认识,并非风水的本来面貌,大多是受客观存在的江湖“风水”错误概念的影响,要么对风水一知半解,要么完全不理解。今天我们要想系统正确的认识风水,就必须追根溯源和正本清源。

风水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代(公元265-419)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鼻祖郭璞(公元276-324)撰《葬书•原著》。在这之前呢,风水叫:堪舆、卜宅、相宅、青乌、青囊、地理等。

《原著》说:“……气行乎地中。气行也,因地之势(注)。气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其意是说,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于地(球)中的生气,它的运动变化是随着地之势而变化;生气的聚积也是由于地势而停止下来。古人为将生气聚积下来使它不再发散,使它的运动变化随地势而停止,为此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就称之为“风水”。

那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

首先要了解生气聚和行的情况,即要知道聚和行的规律,故而要进行勘察。勘察后的数据要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就是使用某种形式,以达到“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的目的。如:阴宅的建坟墓,风水师在选择一个风水宝地时,会考虑到很多因素。首先,要选择一个龙尽气终,生气旺盛的地方;其次,再考虑是否有秀水上堂等等这些因素。现今的考古学者发现,当他们打开一座历经几千年历史沧桑的坟墓时,里面的棺椁保存的是完好如初;而有的仅仅历经几百年,却早已腐烂不堪。各位,这就是大地生气带来的不可思议的力量。还有阳宅的建住房、商店、工厂等。我们都会在居家、工厂的四周建一个围墙,这个围墙在除去安全防盗的基本因素之外,它就起到了“藏”的作用:“内藏龙气,外藏堂气”。因此,勘察、研究、分析、规划、设计以及人们为了“葬乘生气”的行为的总过程,就称之为风水。该时期的风水概念是纯正的,反映了风水的本来面目!那我们简单的理解风水就是建筑。风水与建筑可说是一码事,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的古人最早是在一个大自然环境中进行城市、乡镇和村庄规划的,并且在规划设计中,古人为了将人与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是在这个基础上发明了风水。这种和谐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环境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古人的“构木为巢”,既是原始风水,亦是原始建筑。所谓建筑,《辞海》载:“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建筑物,一般主要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它活动的房屋或场所。”“构筑物通称建筑,一般指人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活和生产的场所。”因此,建筑物就包括阳宅的建住房、建商店、建工厂等;阴宅的建坟墓。构筑物包括园林建筑和交通设施等。我们用一句话来解释风水:“风水者,建筑也。建筑者,亦风水也。二者,一也” (附图)。在我们的古代,一名建筑设计师,其实就是一名优秀的风水大师。反过来,一名优秀的风水师也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建筑设计师。而当今社会,建筑师已经不再是风水师,风水师更是何德何能成为一名建筑师。当今的建筑师绝大部份具有本科以上的学历,当今的风水师绝大部份是文盲、瞎子、巫婆,有少部份的知识份子也是充当一名江湖风水师而已。我们再看风水与建筑二者的关系:“风水应为建筑的理论主导,而建筑应属于风水的施工罢了”。

我们现在来分析:《周易》=风水吗?《易经》就是风水吗?(附图)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是一部占卜的书,它记载了64个由6条连接或切断的线段组合而成的符号叫64卦,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其中连接的线段叫阳爻,切断的线段叫阴爻,而阴爻、阳爻所构成的符号形状就叫卦象。《易传》是由我的老乡孔夫子和他的弟子们所写,是专门来解释晦涩难懂的《易经》这部书的。《周易》仅仅靠占卜还不足以成为一部经典。而这时孔子将占卜的吉凶与我们每个人的伦理道德结合起来,教育世人要靠我们的道德修养来趋吉避凶,那么这又有后来孔子说过一句名言: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如此高屋建瓴的重新解释,不仅让人们摆脱了对鬼神崇拜的愚昧时期,更是让这部占卜的书从此充满了道德正义感,上升到哲学与智慧的高度,所以说是孔子把《周易》从一部算卦的书变成了一部哲学的书。《周易》从算卦中来,又从算卦中找到了天地和人类的伟大哲理。因此成为了我们中国文化史上最古老,也是地位最重要的一部典籍。又因为它年代久远,自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源头活水的作用,诸多方面都受到它的影响而与之交融汇通,形成了一股大易文化之流。这股文化之流“致广大而尽精微”,几乎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所有领域和所有方面。如中医、中药、风水学说、书画理论、武术健身、兵法布阵乃至做官施政、管理与经商等等。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在任何一门学科之前加上《易经》两个字,如:计算机。到现在也没有听说谁叫“易经计算机”、还有“易经中医”、“易经书画”、“易经健身”、“易经布阵”等等这样的称谓。《周易》的思维方式深刻影响了中国人观察自然和社会的方式。再加上江湖术士利用《易经》占卜预测的神秘性,过度吹嘘《易经》的万能论,《易经》是多么多么的博大精深等等这些言论。这就给不同时期的人们在追求不可能有结果的现实面前提供了有力的心理安慰。尽量多说好话!!就是江湖术士的生存之道!!好,这时他们就把预测的钱赚到手啦。那么紧接着,他们又向客户推荐风水业务,如此一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易经风水大师”、“周易风水大师”的称谓就叫开啦。当今社会有些人学了一些风水皮毛,就自立山头举旗为王,打着“周易风水”的旗号到处招摇撞骗,这严重违背了儒学仁义忠信之精神,他们这种华而不实的治学态度必将贻误自己的事业前程,同时也败坏了正宗风水的声誉。所以说,《易经》与风水有着本质的区别,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好,问题又来啦:又有一个版本的风水概念。(附图)“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至使有至,故谓之风水”,这是由南宋时期的蔡元定误删误释郭璞原著所写。我们考证《四库全书提要》书里面说:“经术士增益,有二十篇之多,经蔡元定删为八篇”,增益了“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的谬论。所以,元代、明、清时期的风水概念就如《辞源》所记载的:“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至使有至,故谓之风水”,因而导致以“避风界水”为风水,引起风水术的打乱。(附图)《四库术数类丛书》共收集了风水典籍十一部,其中九部是伪典,其余两部《发微论》、《催官篇》是真迹。九部伪典是:《青囊奥语》、《宅经》、 《葬书》、《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杖》、《青囊序》、《天玉经》、《灵城精义》 。鲁迅先生说过,中国人对文字有一种莫明奇妙的迷信。而对《四库全书》,因为它是皇帝御笔钦点的,更不敢究其真伪啦。然而如今我们对风水文化拨乱反正,正本清源,除去风水的江湖味道,就势必要对收录在《四库全书》中的风水古籍进行一次审阅,从源头上将风水的江湖化想象扭转过来。这也是我近几年来风水讲学的根本动机。


为顾客规避风险,创造价值
我们不是设计园林,我们只是绿色森林的搬运工

关于园易 | 造园理念 | 立体园艺 | 招聘人才 | 联系我们

北京園易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142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