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风水术简介

客家杨救贫风水术简介

当代一般社会人士,对风水的认识,并非风水的本来面貌,大多是受江湖“风水”错误概念的影响,要么对风水认识错误,要么一知半解。本人认为,要系统正确认识风水,就必须追根溯源。

风水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代(公元265-419)文学家训诂学家风水鼻祖郭璞(公元276-324)撰《葬书·原著》,其主旨是乘生气。因此,要了解何谓风水,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生气?

《葬书·原著》(注一)(下称《原著》)说:“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谓之生气。”说明了生气即是宇宙的阴阳气,是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于地(球)中的,噫噎到地表面就成为风,上升到太空就是云,降下来就是雨。

《原著》说:“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即是说:生气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于地(球)中,发而产生地球世界的万物。地球世界是生气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原著》又说:“五土四备”,“土者,气之母,有土斯有气。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这里说明了生气的组成。“所谓”五土,就是古人把所有的元素,包括没有发现的在内,归纳为金木水火土五类。“四备”即是说这种五土在时间上春夏秋冬四季恒有。在空间上东南西北方都普遍存在。

因此,生气的内在对立面是五土和水(土生气,气生水),也即是说生气是所有元素和水的混合物。

《原著》认为:“土行气行,物因以生”。这又说明了生气生万物的因果,世界万物是元素(五土)发生、发展、运动变化(土行),其所产生的气也就随之变化(气行),世界万物就因这种变化而产生的(物因以生)。

不仅如此,《原著》还说:“外气横行,内气止生”。“外气所以聚内气,过水所以止来龙。”由此观之,《原著》乘生气的生气,非但是唯物的,而且也是内气和外气互相辩证的。

何谓风水呢?

《原著》说:“……气行乎地中。气行也,因地之势(注二)。气聚也,因势之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其意是说,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于地(球)中的生气(气行乎地中),它的运动变化是因地之势(注二)。它的聚集是因势之止。那么“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的“使”,就称之为风水。

要“使”,人们必须相应采取措施。

采取什么措施呢?首先要了解生气聚和行的情况,即要知道聚和行的规律,故而要进行勘察。勘察后的资料要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就是使用某种形式,如阴宅的建坟墓及和尚的葬塔等,阳宅的建住房、商店、工厂等,以达到“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的目的。因此,勘察、研究、分析、规划、设计以及人们的行为的总过程,就称之为风水。这与建筑仿佛是相似或可说是一码事,古之“构木为巢”,既是原始风水,亦是原始建筑。所谓建筑,《辞海》载:“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建筑物,一般主要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它活动的房屋或场所。”“构筑物通称建筑,一般指人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活和生产的场所。”因此,建筑物,就是前述的住宅、工厂等,构筑物即是前述坟墓、葬塔及园林建筑等。记得我曾写过一条幅,其云:“风水者,建筑也。建筑者,亦风水也。二者,一也”。以阳宅而言,择优良环境,避“外气横行,内气止生也”,阳宅护墙“聚之使不散也”。采光通风“外气所以聚内气也”。

中国风水鼻祖,晋代郭璞撰《葬书·原著》发明首创了上述风水,被禁痼于皇朝,为帝王服务,到唐代未年,客家人杨筠松为避黄巢起义(《四库提要》称黄巢之乱)由京城(西安)窃《禁中玉函秘术,来到赣州石船山(今杨仙岭)授徒传术,传入民间,为人民服务,由赣州而江西,遍及全中国,在明清时期,江西地理和赣州地理已著称于全中国,近百余年来传遍全世界,世称“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赣州”的风水,就是客家杨救贫风水。


杨救贫风水术的特点


一、客家杨救贫风水术如上所述,具有系统的,乘生气的,唯物辩证,理论与实践统一的真科学理论主导,被有识之人士,公认为“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赣州。”的赣州风水。

二、以客观存在的,内在和外在的大自然风水条件,决定人们对阴阳宅论吉凶利弊的风水意识。

三、具有杨筠松生平从事风水实践的结晶137字的《青囊奥语原著》,具体的风水实践纲领,及其操作过程的规范化。

四、具有“夺神功,改天命”的革命人生观,主观能动的为全人类谋取更优良,更上一层楼的生活生产的新环境,作出贡献。所憾给现代的风水江湖化造成了对风水认识的迷宫。


形法


一、形法的概念与范畴

晋·郭璞《葬书·原著》说:“势为难,形次之,方又次之”。其中说的势与形,合称为形势,审形,察势的实践方法,就称之为形法。

何谓势?《辞源》:“行动之力也,力奋发之甚者,皆曰势。”即是事物运动变化之力,或称事物运动变化中所表现的形态,就称为势。在风水领域所谓势,根据《原著》的逻辑,地心引力,也属于生气的范畴。假设把地心引力与生气分为两个不相同的概念,地(球)中,中心高温部份是向外挥发,产生的是离心力,与外在生气向上向下四周运动变化,其向心力与中心高温的离心力所构成反作用,引起地心外在的向外(即向地表面方向)混合为一致的离心力,故而生气是向上发展的(地表面为下,太空为上)。由于生气向上运动变化的作用力大小,造成了原始地壳大小高低不同的山峰丘陵。另方面,由于万事万物都是向前发展的规律,就造成了山脉的延伸,因此,生气的运动变化规律,是向上向前运动变化的,故而山脉就是生气在地(球)中发生、发展、运动变化作用在地表面的表现形态。(原始地表面,因此没有理想的水平面)。在风水领域把山脉称为龙,《原著》所称的势,即是指龙的奔腾如万马自天而下,如巨浪重岭叠嶂,如降龙水绕云从……以及若水之波,若马之驰的形态。

除龙势以外,随龙水的势,如“忌乎湍急”的“湍急”,“顾我欲留”的“欲留”以及“若水之波,若马之驰”的“波”与“驰”,都是属于“势”的范畴,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动态。

所谓形? 《辞源》:“形象也。容色曰形”。即是事物表现的形象和容光颜色。在中国风水领域,如龙脉的“禽伏”,“蜂腰鹤膝”,峰峦的“尖齐高耸”,“方圆秀丽”,水的“之玄屈曲”、“攸扬清沏”。“山环水抱”……等等,都是属于形。一句话,指的是事物运动变化的静态。

那么,事物的运动变化,“动者为势,而静者为形”,就是势和形的概念了。但是,在中国风水领域,对势与形如此的认识是不够确切的。只要我们站在明堂内去直观一下周围的峰峦,所看到的都是形,而没有势了。因为周围环抱的山脉或峰峦都是静态。

因此,东晋郭璞对于风水的势和形,另外下了一个定义,就是《葬书》中说的“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即是说,龙脉从远方奔腾而来的,就称为势,而在近处所看到的都称为形。只有你参加了风水实践才可体会得到风水鼻祖郭璞对风水研究是如何的深刻了。

何谓形法?

形法也通称形势,峦头或峦体。《辞源》载:“堪舆言,专以形状定吉凶者谓之峦头,与理气相对称。”不错的,形法中的势,也要通过形状来表达,因而势和形合称,为“形法”,而不称为“势法”,也是这个道理。

所有中国风水形法的内容,都是通过肉眼的直接观察来实现的,因此,形法也可称为直观法或感性认识法。

形法者,中国风水实践中,直观“千尺之势,百尺之形”之法也。

二、龙的过峡与驳换

龙的驳换与过峡,是《葬书》说的“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的生气运动变化的表现形态。也即生气内在五土和水对立面的斗争——统一 —— 斗争的往复过程的反映,是《葬书》说的“土行气行,物因以生”的生物过程。

所谓驳换,就是运动变化的含义。驳,是交接或转折的意思。换,是调换,更改的意思。驳换,就是生气内在运动变化的量与质的互变过程。杨筠松称为大变小或小变大,廖禹释为粗变细或细变粗。其实驳换的范畴,包括了龙运动变化的方向 …… 等等。如《葬书》说的,若水之波,若马之驰,尖齐高耸,方圆秀丽。以及势如戈矛,势如惊蛇,形为燕巢和童、断、石、过、独五不宜葬等。都属于龙的驳换形态。

所谓过峡,在这里峡的含义是两座山相连,而不是紧靠,中间连接部分就称为峡。就是从这座山,经过连接部份而度过到彼山。就称为过峡。这是古人对龙的驳换的特殊状态而命名的,其实它仍属于龙的驳换范畴。即属于生气运动变化形态之一。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龙脉的大驳换状态。

古人对过峡的要求是“峰腰鹤膝”,即两头大,中间小。从此座山由大变小而下降,谓之束气。中间之玄曲屈活泼如蛇行而度彼山。彼山则由小变大而高展,谓之展气。就表明生气的运动变化旺盛而有力。

除此,附带要提出的,几乎所有中国风水的形法书,都说测定龙的驳换方位,在过峡处下罗经(罗盘)。这是没有通过风水实践的大错误。因为过峡不是直线形的,而是曲屈不定形,绝对找不到放罗盘的正确点。正确放罗盘的地点,应该在龙运动变化变换方位的转折点放罗盘。在“过狭处”是无法放罗盘的。

三、龙的入首

通常说的“入首一节”。本来是指龙驳换到头的最后一节龙。《葬书》说:“界水所以止来龙”。就是说明龙的到头是在三叉水交界处。但是由于点穴应点在龙尽气钟处,因而所谓入首一节,就应该自穴场中心至入首龙的峰顶,才称为入首一节龙。这是指个体阴宅和个体阳宅而言。

在群体阴宅(公墓区)或群体阳宅(乡村、集市、城镇等)而言,就不以穴场中心及阳宅基地为准的。而是从龙尽界水至龙身最后驳换的转折点,称为群龙聚会中,各该龙的入首一节龙。

四、太祖山与少祖山

要明白或区别什么是太祖山少祖山,首先要明白主位。

中国风水对山脉(龙)的概念,或者称为范畴,认为整个地球表面都是山脉构成的,除去山脉以外,就是随龙水,随龙水是在龙脉的上面,不占地球表面的面积。因为生气内在的对立面就是五土和水,五土就是山脉。你说太祖山少祖山最高大而分支多吗?漫漫遍地球的山脉,那座山才能称为高大而分支多呢?那只有一座山,就是喜马拉亚山脉的额耳齐斯峰(二十年代)。那么全地球只有一座太祖山,其余的都是少祖山了。因而,所谓太祖山和少祖山,是以穴场为主位,即某山是某穴的少祖山或太祖山,

不以主位而定,是无法定名为太祖山和少祖山的。

其次要明白内乘龙气和外接堂气的关系。

关于内乘龙气,郭璞《葬书》说:“原其所始,乘其所止”。原其所始的山,就是少祖山。怎么是原其所始呢?穴前随龙水的源头的山,就是该穴的少祖山。而且必定有分支,一般来说是比较高大,但也有前峰或后峰较为高大的。

阴宅风水,由于其所占面积小,不会跨龙建筑,因而只有一座少祖山,随龙水有穴前二水交会的,以贴龙身的最短随龙水源头为少祖山。

阳宅风水则不然,未跨龙建筑的,只有一座少祖山,跨龙建筑的大阳宅,如工厂等,无论是跨龙多少,以随龙水而定,每条随龙水有一座,如有二或数条随龙水,就有二至数座少祖山。

群体阳宅,如乡村.集市.城市等,有的阳宅建筑占了整个明堂,那么,明堂内所有随龙水源头的山,都属于该村,市集,城市的少祖山,其中每座阳宅堂前的随龙水,源头山就是各该座阳宅的少祖山。

总的说来,凡属内乘生气的祖山,都称之谓少祖山。

外接堂气,即郭璞《葬书》说的:“外气所以聚内气“的外气。指的就是阴宅的周围环境。以现代来说,周围环境包括了所有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古代指的阴阳宅周围罗城及罗城内明堂的所有山和水。直接影响阴阳宅的,也即与人发生风水关系的,就是山和水的自然环境。所有这些山和水,都相互为内气和外气,阴阳宅建筑地(穴场)的来龙和随龙水自称为内气,其余都属外气的范畴。外气,其随龙水最长最远源头的山,或明堂罗城诸水源头最远的山亦即罗城诸山共有的祖山。就称之为该穴场的太祖山,换句话,就是内气和外气所有的山和水,都是来自太祖山。有许多城市,特别是多水口群体阳宅的城市,其太祖山不只是一座,而是多座太祖山的。如广州市的东江源头太祖山和西江源头太祖山。

其实,太祖山对风水价值是无关紧要的,对堂气(外气)的要求是穴场望得见的峰峦,要尖齐高耸,方园秀丽而得位,如此遥远的太祖山,没有必要去审察。籍此以明白其名称而已。要严格的合乎逻辑的说起来,太祖山只有一座,那就是穴场和朝应峰砂,即内气和外气所有的山脉都是源于太祖山。

五、青龙与白虎

1、四象的龙虎

一般风水术者,对于龙虎是认识不清的,都认为是左青龙,右白虎,因而把左边的山就称为青龙,右方的山就称为白虎。甚至有把凡属左边的房屋,水流……等都称为青龙,右边的称白虎。如果以四象而论方,那是没有错误的,如果你从事风水实践的时间长了,对中国风水作了较深入研究,一定会感觉这个概念有错误。

郭璞《葬书》说:“经曰:地有四势,气从八方,故砂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因此,以四势论方,如上述所称是错误不大,但要注意一点,即是“称砂”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并没有包括什么青龙房屋和青龙水流,也没有说有什么白虎其它的什么。而且它还明白指的是“砂”,而不是峰。应该是说穴左右的山,不宜太高,太高了会压穴场,故而有些术者说“青龙不怕高万丈”,是完全错误的。这是以四势而言青龙白虎。

郭璞《葬书》还说:“以支为龙虎者,来止迹乎冈阜”。又说:“噫气为能散生气,龙虎所以卫区穴。”这是说的龙虎有所不同了。第一上述是“砂”,而这里说的是“冈阜”。第二上述的是“四势”,这里说的是“卫区穴”。

砂,虽然不是指碎石,也不是指峰,而是指比峰要低一些的山。冈阜都不是砂,更不是峰,而是比砂又要低的冈阜,而且是低得看不见的“迹乎”。为什么要那样低的龙虎呢?请往下阅读。

2、卫区穴的龙虎

郭璞《葬书》说:“外气所以聚内气,龙虎所以卫区穴。”如此说来,龙虎就有两个任务,一是引导外气来聚内气,一是卫区穴。前者应该在形法方而,是属于外气形法。但是龙虎本来就是入首龙的分支,与穴场是一体的,是先天的内气范畴。因而龙虎既是内气,为要引导外气聚内气,所以就兼任了外气。兼任外气的目的还是为了卫区穴而服务。因为有了卫区穴而服务。因此,穴场与龙虎的中间,就绝对不可以有水流。因为有水流隔开穴场,就不是主龙,而是宾阜,宾砂,或宾峰了。同时也不称为引外气来聚内气,也不可以“卫区穴”了。为甚么呢?  

还是要以“乘生气来说明白”。

生气是沿龙脉的分布面向上向四周运动变化的。共一龙脉没有分脉的主脉生气是共类共性的,就是说,它的元素质量和水量是一致的。如果穴场与“龙虎”中间有水流,那么它就成了分脉而不是主脉。主脉和分脉的生气就有差别。如果所有的生气都是一样,我们也不需要去点穴寻龙,所有的穴都是一样的。

同时分脉的随龙水也和主脉的随龙水不一样,非但主脉的随龙水较分脉的随龙水的流量大流程远,而且它的质也起了变化。因为分脉已经生了分脉的随龙水。此其一也。

其二,入首龙没有分脉,生气向上往四周的运动变化,龙尽气钟处,若龙虎高了其同类生气分流龙虎而去,促使龙尽而不能气钟。因而龙虎必须“迹乎冈阜”。此其二也。

再者,若龙虎高于穴位,非但龙尽而气不钟,而且使穴位明堂狭小,甚至没有明堂,以致外气不可能聚内气,成了所谓“钳形”。

还要注意的,在龙尽气钟分左右龙虎处,最好结成突穴,切忌低凹。

同时龙与虎都必须向穴位湾曲,忌“虎踞”,而不可朝外,龙虎都得朝内始可外气聚内气,才能达到龙虎所以卫区穴的目的。

总而言之,所谓青龙白虎,是有两个概念,一为四势而分,所称是青龙方和白虎方,一为卫区穴而分,所称为青龙和白虎。

六、水口点和水口砂

所谓水口,指的是有称流神,金龙的,指的是穴前明堂罗城内群龙聚会的随龙水和朝应水的总出水口。即是《葬书·原著》说的“以水为朱雀者……流于囚谢。”的水口。可是这一极其基本,极其普通的常识,绝大多数的“风水先生”都不懂得,有的以堂前三义水交点为水口,有的以水流线通过桥梁处为水口,更有把明堂分为内明堂和外明堂,有什么内水口和外水口的。尤甚者,三元“地理”,竟把水口一词更改为“城门”,连水龙头的出水处也称为水口(城门),立向的左右卦也称城门。

所谓水口点,它的现场确切位置是阴宅坟墓金井底或阳宅基地的等高线,与地面明堂内所有的水流会聚流向囚谢方的流线俯视交点。入山观水口,就是用罗盘观察水口点在盘面缝针所占的宫位。

水口砂,就是围绕出水口的左右砂。在术语方面,有称下关砂和下臂砂的。也有称为水口龙虎砂的。它的作用是关拦出水口。

水口砂相互交牙的,称交牙水口。交牙层数愈多,说明关闭水口愈紧,为最好的水口。

水口砂,相互前后闭合的称为闭合水口。从水口砂的形象而分的,有:

水口左右砂高耸的,称华表水口。

水口砂在堂内有横山阻塞,形似门杠的,称杠门水口。

水口砂关闭后,在罗城外有园锥形突起的,称为罗星水口。

水口砂相于狮象的,称狮象水口。相形旗鼓的,称为旗鼓水口。

……

七、朝应峰砂

1、峰与砂的区别

中国风水的术语:消砂纳水,二十八宿五行消峰纳水。其中的峰与砂,千百年来,都是你云,我云。人云,我亦云,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峰?什么是砂。

《辞源》载:“砂,石之极细碎者也。”这种砂,搬到风水学是释不通的。又载:”消砂,堪舆家以墓前高处为砂……”如此解释,也未免太含糊了。墓前高处,把峰也包括在内。若是墓高于砂,则墓前没有砂了。

《辞源》还载:“峰,山之直上而锐者曰峰”。那么山非直上,而非锐者,则非峰也。由此看来,《辞源》所载,风水术语以及人云无法论清是峰或砂,可以概括指的都是山,是地球表层的突起部份,其中孤独突起而较高的,就称之为峰。那么,非孤独的突起部份较低小的就称之砂了。

如此的峰和砂的概念,还是不够明白,困为这高与低,没有什么标准来衡量,还有必要深入的探索。风水术语常说龙虎,下关砂,下手砂。所有这些砂,都不是孤独突起的,特别是龙虎砂,是蜿蜒的冈阜,即《葬书》说的“龙虎迹乎冈阜”但是所谓下关砂和下砂,下臂砂,都是指的水口左右二砂,却不一定“迹乎冈阜”了。若是迹乎冈阜,就不可以关闸出水口,不可以聚生气了。因此,所谓峰和砂,不可以因山的高低大小而分,应由它形状是否蜿蜒而分。即,凡属山是孤独突起的就称之谓峰。非孤独突起,而是蜿蜒突起的,就称之谓砂。

如此的概念,还存在一点小问题,那就是要与龙脉加以区别,如果称砂为蜿蜒的山,龙脉就是蜿蜒的山,砂与龙脉不就混在一起了。所谓龙脉,其长度是无限止的。所谓砂,就是有一定的长度,或某一节才可以称为砂,例如水口砂,就限止了长度的称谓。

2、论峰砂

山之突起者为峰,到明堂,或者说到旷野,在周围所看到的山,都可称为峰,在风水学形法,是属于形的范畴。《葬书》说的“百尺为形”。即在近处看到的都是形。“看到的”,是说明在视线以内的。《玉尺经,逐吉赋》也说过,“三吉凌云,虽十数里何嫌于远;六秀插汉,纵数百步亦不为疑。”

也是说明论峰是不论远近,只要看得到,望得见就算数。

郭杨曾风水乘生气是内乘龙气外接堂气,因而论峰也分为主峰和宾峰。

所谓主峰,即是内乘龙气的峰,自穴场两边随龙水所界内,玄武来龙山脉突起的峰峦。以及龙尽处界水内的左右龙虎砂,都属于主峰或主砂。也可称为内气峰砂。

所谓客峰,也称宾峰或朝应峰。自少祖山至穴场,两边随龙水界水外的峰,其中古人把水口左右的低峰而称为下臂砂,下关砂,下手砂,或水口左右龙虎砂。而把对峙的高峰,称为华表。水口中间横截的砂,而称杆门……等。所有客峰,还可称为外气峰或堂气峰。

峰的形体,一般要求端庄显赫,尖齐高耸,方圆秀丽,郁草茂林。如《葬书》说的,形如龟,鹤,琴,剑,旌旗,文笔,库柜……等等,以及乾马暄天,坤牛望月,艮狗依市,巽鸡鸣阙,太微临御,南极星辉,金阶步武,玉殿传书。总之,峰以气通物应,符合自然景观,望之令人心旷神怡为佳。忌以隐迹抛踪,抱头侧面,奇形怪状。如《葬书》所说,形如投枪,形如乱衣,形如灰囊,形如覆舟,形如横几,形如卧剑,形如仰刀,《逐吉赋》所说,掀裙舞袖,水瓢盂钵,偃月卧尸,剑戟牙刀。

凡令人一望生厌的山峰,在所不取。

凡属朝应峰砂,必须朝海拱辰,宾主识心,主客相迎,即是四势峰砂都伸向穴场,如同天空星斗都拱向北辰星。

八、朝堂水

朝堂水,又名朝应水,是穴前和宅基地明堂周围的来水。其中包括了入首龙的随龙水和朝应峰砂的随龙水,属于外气的范畴。

在形法方面,贵于源远流长,悠扬清沏,奇湾环抱穴有情,忌于湍急,尤忌直冲穴场。

理法方面。贵于生旺朝穴,忌于衰败,尤忌于破旺冲生。


理法


一、理气的概念与范畴

理气的含义,诸说不相同,中医学指行气滞,降气逆,补气虚等治法;哲学家们纷争理和气的关系,记载《正蒙·太和》认为“宇宙的根本是气,气的千变万化有一定的法则(理)。”朱熹提出“理在气先”和“理生气也”的说法。肯定理是最根本的,而气是从“理”所产生的。王守仁认为“以其条理而言谓之理,以其流行而言谓之气”……

在风水领域,所谓理气,即是理法,是理解生气和适当的处理生气,为人的生活生产服务,与风水所称的势和形,简称形法相互对称。

形法,是用肉眼观察龙脉内在生气运动变化的表面现象,而理法,必须通过罗盘定方察识生气运动变化的本质。其实形法也是为了理解生气处理生气为人们的阴阳宅服务,因此,理法的范畴应该包括形法在内。

二、以方定性

形法是理解生气,即认识、识别生气运动变化的现象。理法才可以认识、识别生气的本质。可是遍布于地球内外的漫漫生气(元素和水) 大海,充满宇宙的物质世界,如何来理解它的性能本质,以甚么为前提呢?《葬书》说:“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当然,是以生万物为前提。研究风水,是以利于我们生前和死后的居住条件为前提。就是说,利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为前提。    

众所周知,影响人们居住条件是因人因地有所不同。以中国而言,南方人怕冷而不怕热,北方人怕热而不怕冷。北方的苹果到南方种不活,南方的椰子到北方种不生。种活了,寿也不长,更不会结果实。这是因地区而不同。北方人怕热,南方人怕冷,所怕的程度也因人而有异。诚然,影响人们生活生产的因素是很多,其中气象(气温、干湿度)的影响是共性。不仅人的居住及生活生产如此,一切事物都是如此。

中国的气象(气温、干湿度)变化除内在(地球)因素外,外在因

素,主要的是太阳照射的因素在空间方面,分为东南西北四方所不同,在时间方面分为春夏秋冬四季而有异。各个方位有各个方位的春夏秋冬。人的居住及生活生产,是占有空间的,所以杨筠松风水术是以方位定性,中国风水术,所以又称为方术,就是这个道理,郭璞说的“势为难,形次之,方又次之”的“方”。就是说明以方定生气主吉凶的性能。

三、以生旺休囚定吉凶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循环运行。

春秋时(公元前723-元前479)思想家李弭,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道家的始祖,所著《老子》一书中,以“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

其实这一规律给风水界创造罗盘始祖——土圭,就已经证实了。《周礼》记载“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圭相宅,而建邦国都郡”,说明风水家以土圭相宅。又载“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就是说,人们在未发现太阳系中地球的运行规律之前,我国古人就已经在平地竖杆观日影,制造了十二地支的土圭,太阳从东方于寅卯时“升起”,午时“最旺”,酉戌时由西方入“暮”,至地底下面。第二天复由东方升起的。“升·旺·暮”规律。

殷代武丁(公元前1324—公元前1269)时,昼间以日出为明(升),经朝、大宋、大食、中日(旺)、昃、小食、小宋(暮)七个时辰。

殷代祖甲(公元前1258—公元前1250)时,仍以日出为明(升)经朝、大食、中日(旺)昃、小食、暮(暮)七个时辰。

周代(公元前1134—公元前274)昼间经日出(升)、食时、隅中、日中(旺)、日跌、哺时、日入(暮)七个时辰。夜间为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旦、五个时辰。

至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19)始,代之以十二地支的十二个时辰,日出为卯,食时为辰,隅中为巳,日中为午,日跌为未,哺时为申,日入为酉,黄昏为戌,人定为亥,夜半为子,鸡鸣为丑,平旦为寅。

唐代(公元618-905)李虚中(公元806-820前后)创年、月、日三柱算命术,由十二时辰的循环演为人生,自出生至死亡入墓的长生十二宫,即、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据五代徐子平《渊海子平》释义:

长生,言物在于发生而出。

沐浴,乃生之初,如人生出沐浴盆中。

冠带,物之长成,堪能运用.如人之顶冠,束带以任其用。

临官,言物之茂盛,即如人之长大成人,用谋为而卓立也。

帝旺,言物有操持可立,精神康泰得其所以。

衰,言物之将老,如人之精血耗散而身体衰弱也。

病,言物之体衰多病,而不能用事也。

死,言物主受病而后至死,无生命也。

墓,死而后埋葬入墓。

绝,入墓而后绝矣。

胎,言物伏于内而未萌。

养,言万物日生长,如人之出生于母腹,始为人也。

杨筠松风水术就以此为步砂、量水的标准尺。其中以胎、养、长生、冠带、临官、帝旺为六秀为吉。沐浴为桃花,衰为中等,不吉不凶。其余病、死、墓、绝为不吉。自成胎为人起,至帝旺止,为人的上半生,余为下半生。《增广文》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都是喻人生的上半生是难能可贵的。不仅人生如此,就是万事万物也是如此。中国风水术以生旺为吉,衰败为凶,是符合自然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杨筠松秘传给曾文辿的《青囊奥语》最后总结说:“金龙、一经一纬义不同,动不动,直待高人施妙用”是乘气、坐穴、立向的秘传的总口诀。这与《四库全书》所录的蒋大鸿篡改的,沈竹礽也没法解释的“奥文”,以及其它版本所录的是不相同的。

据李三素师傅释:金龙,是天星说,以二十八宿亢、娄、牛、鬼四宿属金,喻四大水口辰、戌、丑、未。故四大水口称为金龙。一经,是指“颠,颠倒”的七十二龙。一纬,是指正针(地盘)二十四山向。

金龙,一经,一纬即水口,七十二龙,二十四山向,三者是相互联系的,是共一卦,不可以分开的。即是说,是什么水口,就坐什么穴,立什么向,运用的方法不一样,产生的效果吉与凶就不一样,运用的妙与不妙,直待高人施妙用。

所谓经,织布的经,是指直线,是织布的骨干。纬,是横线,围绕经的线。地球的经纬度,经度,指的是南北线而划分的。纬度,指的是东西线而划分的。因而是先定经,而后定纬。

杨筠松古法风水术,所谓“乘气”是乘龙气。坐穴立向是一码事,即是坐什么穴,固定了立什么向。如坐甲子穴,  固定了立壬山兼子的向。如果立子山午兼壬丙向就不是坐甲子穴,而坐的是丙子穴。杨筠松古法风水术的“乘气”是乘龙气,乘入首龙的龙气。然后根据乘入首龙气来决定坐龙气的穴。因为乘龙气在前,应为“经”坐穴立向在后,应为“纬”。故而“金龙一经一纬”应是水口,入首龙气和坐穴立向。

例如甲子龙入首,水口又在金局,故以坐甲子金穴,立壬丙兼子午为正,如坐其它金穴,则为阳差,有克夫之虞。

上述均为郭杨曾古法风水术的乘气坐穴立向,郭杨胡(舜申)“新”法风水术的乘气、坐穴、立向则有所不同。

古法风水术,是以七十二龙格龙乘气,以七十二龙坐穴立向的。而“新法”风水术,是以透地六十龙格龙乘气,仍以七十二龙坐穴立向。这是古法与新法最重要最大的区别。七十二龙占周天360度中的五度,而透地六十龙占周天360度的六度。因而新法风水术的乘气坐穴立向,就有差误。

杨筠松风水的乘气,坐穴和立向,分古法和“新法”两种,古法是指郭杨曾古法、“新法”是指郭杨曾胡(舜申)之法。乘气分为乘内气和外气,坐穴立向都不是完全相同的。

1、古法风水术的乘内气,是乘穴后来龙主要是入首龙与其随龙水交会之气。它把周天东南西北四方,即坎离震兑四卦。东方震卦属木,是谓“甲”,其随龙水为“癸”。南方离卦属火,是谓“丙”,其随龙水为“乙”。西方兑卦属金,是谓“庚”,其随龙水为“丁”。北方坎卦属水是谓“壬”,其随龙水为“辛”。甲庚丙壬龙也,俱属阳;乙辛丁癸,水也,俱属阴。龙属阳,为夫,水属阴,为妻。龙水交会,也称阴阳交会。夫妇路遇同趋一路。即乙与丙交,同趋于戌。辛与壬交,同趋于辰。丁与庚交,同归于丑,癸与甲交,同归于未。即 乙丙交而趋戌,辛壬会而聚辰,斗牛纳丁庚之气,金羊收癸甲之灵。

妻从夫,夫不从妻,即阴从阳,阳不从阴,故而无论是左旋的阳龙或右旋的随龙水,都是顺推长生十二宫以论吉凶。

兹将乘内气和乘外气的四大局列下:

一、乘内气,即乘龙水交会的四局

1、火局,乙丙交而趋戌,即丙火龙与乙火随龙水相互交会同趋戌库

十二长生宫

龙水交会 养宫 长生 沐浴 冠带 临官 帝旺 衰 病 死 墓 顺逆遁

墓 绝 胎

丙火龙 癸丑 艮寅 甲卯 乙辰 巽巳 丙午 丁未 坤申 庚酉 辛戌 乾亥 壬子 顺

乙火水 丁未 丙午 巽巳 乙辰 甲卯 艮寅 癸丑 壬子 乾亥 辛戌 庚酉 坤申 逆

丙火龙指七十二龙之戊子、已丑、丙寅、丁卯、甲辰、乙巳、戊午、己未、丙申、丁酉、甲戌、乙亥十二龙。

2、水局,辛壬会而聚辰,即壬水龙与辛水随龙水相互交会聚于辰库

十二长生宫

龙水交会 养宫 长生 沐浴 冠带 临官 帝旺 衰 病 死 墓 顺逆遁

墓 绝 胎

壬水龙 丁未 坤申 庚酉 辛戌 乾亥 壬子 癸丑 艮寅 甲卯 乙辰 巽巳 丙午 顺

辛水 癸丑 壬子 乾亥 辛戌 庚酉 坤申 丁未 丙午 巽巳 乙辰 甲卯 艮寅 逆

壬水龙,指丙子、庚子、丁丑、辛丑、甲寅、戊寅、乙卯、壬辰、丙辰、丁己、癸巳、丙午、庚午、丁未、辛未、甲申、戊申、已酉、乙酉、丙戌、壬戌、丁亥、癸亥二十四龙。

3、金局,斗牛纳丁庚之气,即庚金龙与丁金水(随龙水)相互交会流向丑(斗牛)库

十二长生宫

龙水交会 养宫 长生 沐浴 冠带 临官 帝旺 衰 病 死 墓 顺逆遁

墓 绝 胎

庚金龙 乙辰 巽巳 丙午 丁未 坤申 庚酉 辛戌 乾亥 壬子 癸丑 艮寅 甲卯 顺遁

丁金水 辛戌 庚酉 坤申 丁未 丙午 巽巳 乙辰 甲卯 艮寅 癸丑 壬子 乾亥 逆遁

庚金龙,指甲子、乙丑、壬寅、癸卯、庚辰、辛巳、甲午、乙未、壬申、癸酉、庚戌、辛亥十二金龙。

4、木局,金羊收癸甲之灵,即甲木龙与癸木水(随龙水)相互交会同归于未(金羊)库

十二长生宫

龙水交会 养宫 长生 沐浴 冠带 临官 帝旺 衰 病 死 墓 顺逆遁

墓 绝 胎

甲木龙 辛戌 乾亥 壬子 癸丑 艮寅 甲卯 乙辰 巽巳 丙午 丁未 坤申 庚酉 顺遁

癸木水 乙辰 甲卯 艮寅 癸丑 壬子 乾亥 辛戌 庚酉 坤申 丁未 丙午 巽巳 逆遁

甲木龙指壬子、癸丑、庚寅、辛卯、戊辰、己巳、癸未、庚申、辛酉、戊戌、己亥十二木龙。

附加说明:乙木生午,辛金生子,丁火生酉,癸水生卯是杨筠松风水术的龙水交会。徐子平剽窃用于四柱算命术是错误的,应该是乙木生卯,辛金生酉,丁火生午,癸水生子。

二、乘外气,即消砂纳水的生局

1、水局,坤壬乙文曲从头出(二十四局)









二、火局,艮丙辛位位是廉贞。(十二局)





三、金局,巽庚癸俱是武曲位。(十二局)





四、木局,乾甲丁,贪狼一路行。(十二局)







为顾客规避风险,创造价值
我们不是设计园林,我们只是绿色森林的搬运工

关于园易 | 造园理念 | 立体园艺 | 招聘人才 | 联系我们

北京園易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6014260号-2